北唐姓

北唐姓

姓氏北唐

拼音běi táng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

北唐姓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2018年
2014年2013年
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
1982年明朝
元朝宋朝
北宋
北唐姓头像

北唐姓 起源

北唐姓主要源自:姬姓祁姓

唐姓唐姓起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隐士越,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晋有高人越,隐伏于北唐,因氏。汉时有北唐于真治京氏易。”

至于这位叫越的高人因何要隐居于北唐(今山西平阳),既然已经隐伏起来了,又为何被那么多的史家所知,就很难考证了。反正,其后裔子孙以先祖隐居之地的名称为姓氏,称北唐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唐氏,世代相传至今。

北唐姓北唐姓起源二

源于古西羌族,出自秦、汉朝时期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北唐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为氏。北唐部落,属远古西羌民族的一支,汉、魏、晋、唐时期以“北唐”为其部族名称,后逐渐分化,分别融入吐蕃、匈奴以及汉族,时称北唐族,或北唐氏。

后来,衍居于青海地区的北唐族人大多加入了回回教,其中的一个分支为著名的昂拉部落,却改姓为项氏,其演变过程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北唐姓北唐姓起源三

源于祁姓,出自商王朝时期北唐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商汤时期,有韦国、南唐、北唐等小诸侯国,皆忠于商王室,而且关系密切。在殷墟甲骨文中,有不少关于殷王去唐国田猎的记载,还有“唐国奉殷王命讨伐邻近的长人国、苦方国”的记载。史学家认为这个“唐国”指的就是“北唐国”(今山西晋阳),当时其国力比较强盛,其境出产骏马,这在史籍《汲冢纪年》(竹书纪年)中有记载:“北唐之君来见,以一骊马,是生騄耳。”“騄耳”,就是行速极快的良马。而位于北唐国南方的南唐国(今山西安泽,一说今山西临汾)则比较弱小。

在商王盘庚子甸(按盘古王表推算为公元前1401~前1374年在位,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1328~前1300年在位)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而将国号更称为“殷”之后,晋南地区成为殷商王朝的王畿之地,与位于晋中的北唐国关系更为密切。到了商王武丁子昭执政时期(商高宗,按盘古王表推算为公元前1324~前1266年在位,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1250~前1192年在位),迁封韦国国君刘贡(姬贡)于夏墟(今山西夏县),亦称唐国,也就是西唐国,并封其子至韦邑(豕韦,今河南滑县),成为子姓韦国。这样,在商王朝时期山西地区便有北唐、南唐、西唐这三个祁姓的唐国,国君均为上古贤帝尧(尹祁放勋,唐尧,按盘古王表推算为公元前2357~前2258年在位)的后裔。

周武王姬发于商末帝子受辛三十二年(按盘古王表推算为公元前1123年,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1046年)灭商立周之时,北唐国随之灭亡,之后其国人多以故国名“北唐”为姓氏,称北唐氏后大多分别省文简改为单姓唐氏、北氏,其中唐氏居多,皆世代相传至今,皆尊奉尧帝为得姓始祖。

北唐姓 郡望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为市,山西省会所在。

晋昌郡:西晋至北周时期分敦煌郡置晋昌郡,治所在今甘肃安西,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安西县、玉门市一带。其地在隋朝时期均属敦煌郡,唐朝时期又析出为瓜州晋昌郡。另有一处晋昌郡是在南北朝期间的后梁设于今陕西省石泉县一带。

晋阳郡:春秋末期,赵简子家臣董安于始筑晋阳城,在今太原西南晋源镇。秦国改置为晋阳县,为太原郡治所,属太原郡辖属(今山西太原),不久又改名为太原郡。西汉初年曾经设为太原国,晋阳为太原国都,不久又兼置并州。东汉时期撤掉了并州,晋阳归属于冀州,分置为恒山、西河二郡,在今陕西省太原市西南。西晋时期予以扩建。南北朝时期北齐于汾水东岸增筑新城,在旧城增设龙山县。隋朝时期以龙山县为晋阳,而原晋阳则为太原。五代时期为北汉都城。大宋王朝灭北汉后,毁掉晋阳,将其移到并州至阳曲(今山西太原)。

北唐姓 堂号

太原堂:以望立堂。

晋阳堂:以望立堂。

晋昌堂:以望立堂。

北唐姓 姓氏源流

一、北唐běi táng

历史上罕见之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英贤传》曰:“晋有高人越者,隐伏於北唐,因氏焉。”

二、北唐

北唐姓起源:春秋时晋有高人越者,隐于北唐,因以为氏,见《风俗通》。

北唐姓名人:

北唐子真,汉时人,治京氏易。

北唐姓 相关姓氏

北附北门 (北門)北野北里北郭北邱北海北殷北旄北山北宫 (北宮)北官北堂北却 (北卻)北人北乡 (北鄉)北丘北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