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之一,作为单姓的叔姓在春秋战国时非常常见,但后世罕见。一般认为该姓主要出自于同辈兄弟排行,即伯仲叔季,但《百家姓》中未予记载。
一、叔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黑龙江省之嫩江县,山西之太原、大同及晋中地区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据《路史》注云:“颛帝后有叔氏。”又云:“颛顼之孙名叔歜,后以为氏。”此当以名为氏。
2、其据《路史》又云:“大岳后。”大,同“太”。太岳,四岳之一;相传为尧臣羲和之子。《姓氏词典》称:“相传太岳系炎帝后裔。”故此当系出姜姓。
3、郑樵注云:“或言八凯叔达之后。”八凯,或作“八恺”。古史相传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即苍舒、隤、梼戭、大临、龙降、庭坚、仲容、叔达。此当“以古人名为氏”。
4、又云:“姬姓,鲁桓公之子叔牙之后。叔牙与庆父同母。庆父弑闵公,叔牙有罪,饮酖而死。遂立公孙兹,为叔氏,亦曰叔孙氏,亦曰叔仲氏。”此“以(辈)次为氏”,系出姬姓。
5、又云:“鲁文公之子叔肸之后亦为叔氏。”《姓氏考略》亦注:“鲁文公少子叔肸,宣公篡立,叔肸不义其所为,不食其禄,别其族为叔氏。”此亦以次为氏,系出姬姓。
6、又云:“晋叔向之后亦为叔氏。”叔向,羊舌肸之字。此当以字为氏,系出复姓“羊舌”。汉代有叔寿。元代有叔丹。
二、叔
叔姓分布:台湾桃园、辽宁辽中、山东新泰、安徽淮南等地均有此姓。
叔姓起源:
1、颛顼帝之孙名叔歜,其后以名为氏,见《路史》。
2、相传为颛顼时代八凯之一叔达之后。
3、春秋时鲁桓公之子叔牙之后,见《姓苑》。一说,鲁桓公之子叔弓之后。
4、春秋时鲁宣公篡鲁文公之位,文公之子叔��不义其兄所为,终身不食其禄,别其族为叔氏。
5、春秋时晋大夫叔向之后。
6、河南叔氏,为北魏时献帝叔父乙旃氏所改,见《魏书·官氏氏族志》。
叔姓名人:
叔兴,周时内史。叔报,唐时赵人,任万年令。
郡望:鲁郡。
叔姓古代名人
叔齐商末,孤竹国(今河北卢龙西)君第三子,名致,字公达,死后谥“齐”,故后人称之为“叔齐”。孤竹君立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不受,兄弟相偕去周,投奔西伯(即周文王)。西伯死后,武王东进伐纣,他和伯夷叩马而谏,以为父丧而用兵,是不孝不仁。武王灭商后,他们逃到首阳山(今山西永济南),不食周粟,饥饿而死。
叔服春秋时期,根据可靠历史资料记载,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给人看手相的人。鲁国的大臣孙敖曾带着两个儿子拜见叔服,请他帮忙看看儿子的命相如何。叔服看过后说,大儿子将会供养老人,后代在鲁国也必然昌盛,小儿子会料理老人后事。后来,事实果然如此。
叔兴于春秋时期担任周朝内史。《左传·僖公十六年》记载了他的天人相分的观点:“君失问。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也。吉凶由人。”,他明确地认为,自然界出现怪异现象是阴阳交互作用的结果,和人事的吉凶毫无关系,从而否定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把自然界出现的所谓怪异现象和社会人事吉凶相比附的神秘主义观点。
叔詹春秋时期,郑国贵族,曾担任郑国的相。郑文公的弟弟。曾劝告郑文公收留逃亡的晋国公子重耳,但被郑文公拒绝。后来公元前630年,重耳联同秦穆公讨伐郑国,要求郑国交出郑国的重臣叔詹,叔詹却毫无惧色,主动要求郑文公将自己交给重耳。后来的历史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重耳十分敬佩叔詹的忠心和勇气,退兵而去。另一种则是当场自杀,于是晋国只好退兵而去。
叔老春秋时期(?-前551年),中国鲁国的大夫,他是鲁文公的曾孙、叔肸之孙、子叔声伯之子,《左传》作子叔齐子。前559年(鲁襄公十四年)春季,吴国到晋国报告自己战败于楚国,诸侯为吴国策划进攻楚国,鲁国季孙宿、叔老和晋国的士匄(范宣子,时任中军佐)、齐人崔杼、宋人华阅及仲江、卫人北宫括、郑人公孙虿(子蟜,今年任司马)、齐国人、宋国人、卫国人、曹国人、莒国人、邾国人、滕国人、薛国人、杞国人、小邾国人和吴国人在向地会见。当时叔老作为季武子季孙宿的副手而参加会见,《左传》说自此晋国人减轻了鲁国的财礼而更敬重鲁国的使臣。前557年(鲁襄公十六年)五月,叔老会郑简公、晋国荀偃、卫国宁殖、宋国人伐许国。前553年(鲁襄公二十年)秋季,叔老第一次到齐国聘问,《左传》说他是合于礼的。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七月辛酉,叔老卒。
叔鞅春秋时期,中国鲁国的大夫,他是鲁文公之子叔肸的玄孙,子叔声伯的曾孙、叔老之孙、叔弓之子,前520年(鲁昭公二十二年)六月,叔鞅到京师参与安葬周景王,叔鞅从京师回到鲁国时,说起王室动乱,闵马父说:“王子朝必不能得胜,亲附他的人,都是上天所弃的。”,前519年(鲁昭公二十三年)正月癸丑,叔鞅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