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布赛〔 布賽 〕
拼音bù sài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无
单一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叶赫部分支佳努部布赛氏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布赛氏,亦称布塞氏,满语为Busai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叶赫河、伊通河、伊丹河、东辽河流域,梨树县叶赫乡,包括张城、阿气兰、兀苏、吉当阿、呀哈、黑尔苏、阿敦、喀尔齐赉、俄吉岱等地区)、萨哈尔察(今黑龙江嫩江)、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包括辉发城、多壁城等地区)。女真佳努部后人布赛支派,出自后金初期叶赫部首领叶赫·扬佳努(亦称佳努·布赛、叶赫·布赛),其承位长子即著名的叶赫·布扬古,在他被佟·努尔哈赤绞杀之后,其次子叶赫·布尔抗武(亦称佳努·布尔抗古)和三子叶赫·达尔汉皆被佟·努尔哈赤收编,成为满洲正红旗第五参领所属的佐领,即牛录,下辖二百~三百兵勇。叶赫部族长叶赫·布扬古在临死前有一句著名的咒语:“吾子孙旦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发如此恶咒的起因,就是源自叶赫·孟古。叶赫·孟古,史称孟古姐姐,是叶赫·布扬古的妹妹,后金皇帝佟·努尔哈赤的第一个皇后。
叶赫·孟古一生虽然短暂,逝世时才二十八岁,但留下来可述之事却不少。她幼年就表现出过人之处,八岁时,佟·努尔哈赤向叶赫·孟古的父亲叶赫·扬佳努提亲,欲迎娶叶赫·孟古的姐姐(孟古排行第二)。而叶赫部贝勒叶赫·扬佳努已经看出佟·努尔哈赤不是一般凡人,将来必成大事,因此决定将自己心爱的次女许配给佟·努尔哈赤,只待叶赫·孟古再大点儿后成亲,于是八岁的叶赫·孟古许给了时年二十三岁的佟·努尔哈赤。十四岁时,叶赫·孟古正式嫁给努尔哈赤,很快就成为专宠,直到二十七岁时,乌拉那拉·布占泰的侄女乌拉那拉·阿巴亥(后来的大妃,也是爱新觉罗·多尔衮和爱新觉罗·多多铎的母亲)嫁给努尔哈赤后,才不得专宠。叶赫·孟古在二十八岁病故后,佟·努尔哈赤不愿意她远离自己,在所居院内安葬三年后方迁出,后合葬。看起来,佟·努尔哈赤也算对她情深意厚了。至于引发叶赫部与佟·努尔哈赤之间的战争一事,是因为当时叶赫·扬佳努已逝世,叶赫部的继任贝勒叶赫·布扬古与佟·努尔哈赤关系不好,因此在叶赫·孟古的亲生母亲病危时,叶赫·孟古思母心切,想前往探望,即遭到了叶赫·布扬古的坚决拒绝,以至于到母亲去世也未能见上一面。看到叶赫·孟古那样伤心,佟·努尔哈赤大怒,遂率部攻打建州,遭到叶赫部的顽强抵抗,因此在击败叶赫部后,佟·努尔哈赤下令屠城。叶赫·布扬古在临死前,怀着极端地方忿满说了那句最著名的咒语。后来,叶赫部的残余部众与那拉部合并,族称叶赫那拉氏。因此,不应当称孟古为“叶赫那拉·孟古”,而应该称“叶赫·孟古”当叶赫那拉·慈禧最终令满清王朝灭亡后,常有人说这是叶赫·布扬古的咒语应验了。不过,实际上在整个满清王朝众,唯一生前坐上皇后位子的叶赫那拉氏女子,并不是叶赫那拉·慈禧,而是清光绪皇帝的隆裕皇后。隆裕皇后是叶赫那拉·慈禧的弟弟、都统叶赫那拉·桂祥的女儿,即慈禧太后的侄女,本名为叶赫那拉·静芬,谥号全称为“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叶赫·孟古不仅非常漂亮,性格也很端庄、沉稳、大气,喜怒不形于色。她一生最大的遗憾除了没见到母亲最后一面外,还有就是生前未能成为后宫之冠。也正因为如此,其子爱新觉罗·皇太极才在登基后,极尽可能地给了母亲最高的荣誉。
历史上许多人都认为叶赫·孟古是佟·努尔哈赤的大妃,其实不然。佟·努尔哈赤确曾有过三个大妃,分别是佟佳氏、富察氏和乌拉那拉氏,却没有叶赫氏。佟·努尔哈赤在以父、祖所遗十三甲起兵前,曾娶妻佟佳氏,也就是后来被清朝史册尊称为元妃者。但佟佳氏命薄,很年轻就病逝了。佟·努尔哈赤在与叶赫·孟古订亲后不久,又娶了继妃富察·衮代,相当于继室,尽管之前还娶过两个,可能是因为家庭背景不够,均称为庶妃。而富察·衮代在获罪被赐死时,叶赫·孟古已逝世了十多年,再后不久,佟·努尔哈赤又立当时最受宠的乌拉那拉·阿巴亥为大妃。因此,后人称叶赫·孟古为“孟古大妃”是不准确的。但因为叶赫·孟古是爱新觉罗·皇太极追封的母皇后,因此可称是清朝的第一个皇后。爱新觉罗·皇太极对母亲叶赫·孟古的感情很深,为此,对乌拉那拉·阿巴亥自然是非常恼恨的。居传说,曾有一小妃向佟·努尔哈赤告密:一是说阿巴亥与当时的大贝勒爱新觉罗·代善关系暧昧,另一件是收受贿赂干预朝政,导致阿巴亥有两次几乎被废,但凭借着美貌和佟·努尔哈赤对多尔衮的宠爱(阿巴亥有三子,多尔衮是老二),佟·努尔哈赤最终还是原谅了阿巴亥。等到佟·努尔哈赤逝世后,在即位的爱新觉罗·皇太极的威逼下,阿巴亥被生殉也就不足为怪了。此历史事件与皇太极密切相关,因为那个告密的小妃,其实就是叶赫·孟古的赔嫁丫头,佟·努尔哈赤死时除乌拉那拉·阿巴亥被生殉外,被生殉的另一个妃子就是她了,推断是灭口。在满清入关前后,因佳努·布尔抗武一族对明军作战有功,被授予世袭三等男爵(三等副将),并与敬文王的姐姐联姻。满洲正红旗第五参领下属的第九佐领由由叶赫·布尔抗武的第三子佳努·武巴海(乌巴海、图巴海)担任,而叶赫·布尔抗武的长子则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称布赛·格巴库,担任第十二佐领,其后裔形成了布赛氏。
布赛氏复姓是典型的女真-满族姓氏,历史悠久,至今仍在称呼使用,亦多汉化为佟氏、布氏、赛氏、柳氏、兰氏、安氏等,分别融入各氏大家庭,多以叶赫、辽东、建州为郡望。
叶 赫:叶赫地区位于吉林与辽宁两省的结合部,即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东南部的叶赫满族镇内,是四平地区旅游经济开发区内的重点景区,是连接山门、二龙湖的纽带,总面积越六十八平方公里,集满族历史文化特色与自然山水风光于一体,风格独特,是我国北方少有的旅游胜地。叶赫地区是满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公元十四世纪,原居松花江北岸的女真族头人叶赫·祝孔革率部族南迁至该地,在明万历元年(癸酉,公元1573 年),叶赫·祝孔革的两个孙子在叶赫河边选择险要之地建城堡两座,史称叶赫东西二城,兄居西城,弟守东城,都称贝勒(首领),从此称雄女真诸部之中,拓疆守土,威名远赫,在满族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叶赫还是清初孝慈高皇后(清太祖佟·努尔哈赤之妃,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之母)的出生地和清末慈禧太后的祖籍地,素以满族名人故地闻名于世。叶赫地区位于山区,属长白山余脉大黑山系,区内群山环抱,岗峦起伏,苍松翠柏,绿柳成荫,如今是国家级“天然森林公园”之一。清光绪四年(己卯,公元1879年)在叶赫地区设奉化县。民国三年(甲寅,公元1914年),当时的奉化县地处边北扼要之地,是“盗寇出没”“顽民盗风不息”之地,统治者为了教化当地“顽民”,故大肆宣传要“遵奉王化”,因此起名为奉化县。其实当时那里并非是一座城,而是一个小村落,“传闻其地多种梨因名之”。后因与浙江省的奉化县重名,遂改为梨树县,县城原址是在距城北四公里的“偏脸城”,因城内有株大梨树而得名。民国三十四年(乙酉,公元1945年)11月划归辽北省怀德专区管辖,11月23日在梨树建立辽北军区。不久辽北省政府、四平市政府从四平街转移到梨树。12月在梨树镇成立中共怀德地委和怀德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当时怀德专区辖怀德、梨树、昌图三个县。随着后来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驻地曾转移到怀德、农安、长岭等地。民国三十五年(丙戌,公元1946年)4月梨树县划归辽北省昌图专区,6月梨树县划归辽吉区第二专区。民国三十六年(丁亥,公元1947年)11月24日梨树县解放,成立梨树县政府,为辽北省直辖县,梨树县政府驻梨树镇。民国三十七年(戊子,公元1948年)7月划归辽北省第二专署。1949年4月21日辽北省撤销,划归辽西省管辖,梨树县政府更名为梨树县人民政府。1954年6月19日辽西省撤销,梨树县划归吉林省管辖,为省直辖县,仍驻梨树镇。1955年梨树县人民政府更名为梨树县人民委员会,梨树县各区称谓取消序数命名,恢复原地名称呼。1956年7月3日国务院[国内字117号]批准设立怀德专区,辖怀德、梨树等十个县,10月6日怀德专区更名为公主岭专区,梨树县辖九九区、两个镇、三十八个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梨树县辖九个公社,二百七十六个管理区。1958年10月23日撤销公主岭专区,梨树县划归四平专区管辖。1960年2月6日梨树县人民委员会驻地由梨树镇迁至郭家店镇。1964年4月23日梨树县人民委员会驻地迁回梨树镇。1968年撤销梨树县人民委员会,成立梨树县革命委员会,下辖四个镇、三十个公社,三百零三个生产大队。1971年2月4日四平专区更名为四平地区,梨树县归四平地区管辖。1983年8月撤销四平地区,成立四平市,梨树县归四平市管辖至今。
叶赫堂:以望立堂,亦称梨树堂、辽北堂、怀德堂。
一、布赛(布賽)
清代满族姓氏。散处晖发、萨哈尔察、叶赫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清雍正时湖北巡抚纳齐哈,姓此氏。
二、布赛(布賽)
布赛姓起源:清满洲八旗姓。凡三派,出叶赫、萨哈尔察、辉发等地。
布赛姓名人:
布赛赛喀那,清镶白旗人,世居叶赫地方,官至副都统。
变化:清镶白旗满洲护军校傅尔禅之妻为卜赛氏,〔卜赛〕似即布赛之异译。
布赛姓古代名人
布赛·赛喀纳清朝(生卒年待考),满族;满洲正红旗人。著名清朝副都统。
布赛·纳齐喀清朝(生卒年待考),满族;满洲正红旗人。著名清朝湖北巡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