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廖姓

张廖姓

姓氏张廖〔 張廖 〕

拼音zhāng liào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

张廖姓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2018年
2014年2013年
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
1982年明朝
元朝宋朝
北宋
张廖姓头像

张廖姓 起源

张廖姓主要源自:张姓廖姓

出自张、廖两姓璧联而成的双姓

称张廖氏。最早的张廖姓源于元末明初福建漳州有张元子公者,入赘诏安廖府,单生一子,因受恩于廖氏,乃誓约后裔子孙:“在世为廖,死后归张”。此为“张骨廖皮”、“一嗣双祧”之由来,族人自称“双廖”,并立“清武”为堂

号,族谱命题也都以张廖姓为多,例如《云林张廖氏家谱》即是。

出自清·光绪时

台湾日据时代,一廖氏人家所改。1895年,清朝甲午战争失败后,台湾在《马关条约》中割让予日本,从此展开了台湾岛上五十年的日据时代。期间,再衍生另一支复姓的“张廖”姓,据说肇因于日治时期,在台湾中部台中市有一户廖姓人家,某一天日警来廖家查户囗,当他看到神龛上都以张姓记载祖先名字时,就质问该家户长为何谎报廖姓,在一时无可辩解下,就声称是姓“张廖”以化解当时日警之刁难,此后全台亦仅台中市有此一家以“张廖”为姓者,子孙共有二百多人,台中市议会议长张廖贵专,即属此支裔孙。

张廖姓 分布

四子张廖永祖为建饶杨梅坑张廖氏始祖。……

台湾省云林县西螺镇廖族公祠“崇远堂”倒塌后,裔孙廖景裔孙廖景琛将元子公祖龛请回家中奉祀,并执掌祖业一切权益,嗣经辗转改选管理人,廖族遵守“七崁箴规”力图振作,于1926年由族人廖天来、廖重光、廖富渊、廖学昆等推选廖大满主持筹建新祠。经宗亲出钱出力。纠工匹材,于西螺镇福兴里福兴路222号现址重建“崇远堂”祠堂,于1928年春天完成,今裔孙繁荣发达,在台湾,张廖的子孙是非常旺盛的,各地的张廖宗祠,像云林县西螺镇的“张廖姓崇远堂大宗祠”,台中市西屯区的“张廖家庙承佑堂”,云林县二仑乡的“清武家庙垂裕堂”等等,都是规模宏大而组织完密。另“张廖姓”后裔台中市议长张廖贵专等。

张廖姓 郡望

诏安县:诏安,历史悠久,南北朝为绥安之城,明嘉靖九年置县。诏安,北枕巍峨乌山,南濒浩瀚大海,东连闽南金三角,西邻潮汕平原,介于厦门.汕头两特区之间,是福建的南大门,分水关屹立于闽粤交界处。素称“漳南第一关”。

清 武:张廖姓,已传至二十五世,分布于诏安县官陂镇的17个村落。为使后世子孙共知张廖姓木本水源,张廖族人取张姓郡望“清河”和廖姓郡望“武威”各一字,以“清武堂”为本家族标帜。

张廖姓 堂号

崇远堂: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张愿仔逝世,张友来奉父祖神主廖姓祖祠,廖族善意奉还后,张友来转奉神主往云霄西林张姓祖祠,并将父嘱告知亲族,张姓嘉勉曰:“生廖死张,是一嗣双祧,宜自立一族以光张廖门楣。”赐祠堂堂号为“崇远堂”,并赐灯一对书“清河(张氏堂号)衍派;汝(南)水(廖氏堂号)流芳”。赐谱序五十字“宗友永元道,日大继子心,为朝廷国士,良民万世钦。信能攻先德,作述照古今:本基源流远,诒谋正清深,克治祖家法,其庆式玉金。”并用篮轿八台,鼓乐送回父祖神主,嘱堂号如不适宜,可再撰,灯字勿废。于是将坪寨故居中厅改为祖祠,为父祖立开宗祖祠。于是“张廖”二家遂成一脉,自立一族,谓“张廖”氏,又称“活廖死张”、“张骨廖皮”。

清武堂:据《廖氏大族谱》载:“明初,张元子入赘廖家”,为福建诏安官坡张廖一族之源。这派族人从张氏郡望“清河”、廖氏郡望“武威”中各取一字,合为“清武堂”。

承佑堂:张廖家庙堂号承佑堂,为承续福分的意思。

此外,张寥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垂裕堂”等。

张廖姓 姓氏源流

一、张廖(張廖)zhāng liào

《姓氏词典》收载,其注云:“今香港有此姓。”《中国姓氏辞典》注称:“当代璧联姓,源出台湾云林西螺,相传该族人本姓张,因受恩于廖氏,乃改姓‘廖’氏作报答,至此人去世后再恢复本姓,以祭祀祖先,人称‘活廖死张’。同时规定:此族廖氏不得与张氏族人通婚,避免近亲繁衍。但后世两族青年男女恋爱者时有发生。乃改为譬联姓‘张廖’氏。今台湾、香港及海外皆有分布。”

二、张廖(張廖)

综合:

由张、廖两单姓所组成。原籍福建诏安、漳州及河南祥符。台湾台中、福建诏安等地均有此姓。

张廖姓 相关姓氏

(張)张许 (張許)张莫 (張莫)张范 (張範)张若 (張若)张简 (張簡)张杨 (張楊)张李 (張李)张木 (張木)张延 (張延)张官 (張官)张包 (張包)张佳 (張佳)张木甲 (張木甲)张嘉特 (張嘉特)张讹三 (張訛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