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姓

打姓

姓氏

拼音

人口约 1 千〔 稀有姓氏 〕

排名最新第 1366 位。

位于茌姓 之后,论姓 之前。

打姓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13662018年
2014年2013年
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
1982年明朝
元朝宋朝
北宋
打姓头像

打姓 起源

打姓主要源自:姒姓

打姓打姓起源一

源于姒姓,出自春秋时期缯子国君主缯子,属于以历史事件为氏。打,就是捶打、猛击,姓氏读音作dǐng(ㄉㄧㄥˇ),不可读作dǎ(ㄉㄚˇ)。缯子,大禹的后裔、夏王朝贤君少康封小儿子曲烈于缯,子爵。古缯子国在今河南方城一带地区,“缯”、“鄫”、“曾”古时通用,也称鄫子国。在史籍《谷梁传·宣十八年》中记载:“秋,七月,邾人戕缯子于缯。戕犹残也,捝杀也。打,谓捶打。”

周定王姬瑜十五年(鲁宣公姬馁十八年,公元前592年)农历7月,邾国派刺客潜入缯国,将缯子刺杀。刺客刺杀缯子的手法极其残忍,是用大锤将缯子捶打而死,尸体血肉模糊,惨不忍睹,因此在史书中皆称“戕犹残也”。在缯子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历史事件为姓氏者,称捝氏,后简笔为打氏。

缯国于周简王姬夷五年(鲁襄公姬午六年,公元前567年)曾被莒国所灭,后由楚国帮助重建。缯国曾依仗齐国而傲视越国,因此当齐国发生和子之乱时,越国乘机又灭了缯国。

周考王姬嵬九年(楚简王熊中元年,公元前432年),楚简王率军北伐灭莒国;在楚宣王熊良夫于周烈王姬喜七年~周显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69~前340年)间灭邾、小邾二国。在楚国攻灭莒国、邾国、小邾国的时候,缯子的后裔子孙皆积极协助,最为出力。传说,在楚国灭邾、小邾二国后,掳走“二邾”的国君黎民,强制押解向西南方向迁移,经过数月艰苦之极的长途跋涉,到当时楚国的偏远荒芜地区(今湖北黄冈黄州乡禹王城)安置了亡国之君臣民,建邾城。期间,解押二邾的楚军将领就是捝氏,他经常率手下用长柄铜锤(长捶)敲击二邾君臣们的脑袋,原邾国君臣常被其敲得头破血流,捝氏经常一边敲打,一边说:“还记戕缯否?”

打姓打姓起源二

源于鄂伦春族,出自清朝时期黑龙江打牲总管都拉喇·新保,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鄂伦春族都拉喇氏,亦称杜拉拉氏、都拉尔氏,满语为Dulara Hala,世居吉林乌拉(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包括乌拉城、宜罕和林、金州、孙扎泰、俄漠、优哈尔、斐优等)、杜拉尔(今内蒙古阿尔杜拉尔林场)等地。

至都拉喇·新保,黑龙江镶白旗索伦部人,累官至打牲总管,赏副都统衔。在都拉喇·新保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汉化称打牲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打氏、杜氏,打氏读音仍作dǐng(ㄉㄧㄥˇ)。

打姓 分布

今河南省的焦作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市、固原市、同心市,台湾省的台北市,均有打氏族人分布。

打姓 郡望

鲁 郡:亦称鲁国、鲁国郡。西汉朝初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及晋朝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又改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有个鲁州鲁郡,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其间虽然都辖有曲阜,如隋朝时期曾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兖州。唐朝时期鲁国郡在今山东省的滋县。

天水郡: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

庐陵郡:庐陵郡始建于东汉朝兴平元年甲戌(公元194年),治所在石阳(今江西吉水,一说在江西吉安)。三国时期孙吴国移治到高昌(今江西泰和),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永新、峡江、乐安、石城以南地区。到了唐朝时期,又改名为吉州。

鲁阳县:即鲁山,古称鲁阳。汉朝时期置鲁阳县,因其县东北十八里有座鲁山,在唐朝时期更名为鲁山。据《读史方舆纪要》:“山高耸,回生群山,为一邑巨镇,县以此名。”治所在今河南省鲁山县。

武城郡:治所在今山西省吉县。吉县古称“屈”,实际上“吉”与“屈”乃一音之转,是后人为避其“短亏”、“困顿”等贬义,才谐为“吉”的。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晋献公为了实施其消灭虞国和虢国的计划,采纳了大夫荀息的建议,以屈产之乘和垂棘之璧去贿赂虞君,请求借道南下伐虢。所谓“屈产之乘”便是屈地所繁育的良马;“垂棘之璧”是垂棘(在今泽州县,一说在曲沃县,一说在潞城市)所产的宝玉,这是两种晋国特有的珍稀之物。起初晋献公还舍不得送给虞君,荀息劝道:“只要虞国允许借道给我国,这两件宝物只不过是在外寄存些时候罢了”。果然三年后,晋国利用虞君的短视先后消灭了唇齿相依的虢国和虞国,良马和宝玉又重新回到了晋献公手中,只是“马齿长矣”。几乎与伐虢战争同时发生的另两件与屈有关的史事便是“夷吾居屈”。当时,骊姬为了废掉太子申生,改立自己的儿子奚齐,借口屈与蒲为国防重地,鼓动晋献公下令让夷吾守屈,让重耳守蒲,完成了她扫清障碍的第一步。据《左传》记载,在修筑屈邑的过程中,夷吾发现筑城的工人常把柴草填进墙体内充土方,工程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于是就汇报晋献公,晋献公又严厉斥责了监工的士大夫。士大夫却恭敬而坦率地向晋献公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没有战争而筑城池,这只能使国内的敌人据以为患,既然是为敌人修城池,又何必那么认真呢?我没有认真筑城,是对您的不敬,但如果认真筑城而被敌人利用,又是对您不忠,我该怎么办是好?如果君主能修养德行,群公子的地位得以巩固,什么城池能比这坚固?但照此下去,不出三年将出现内战,我看就不要太认真了吧”。回家后,士大夫腹牢骚地赋诗一首,其中有“一国三公,吾谁适从”的名句。公元前656年,骊姬又设计诬陷夷吾和重耳要加害晋献公,夷吾恐祸及其身,连夜从绛都逃往屈邑。晋献公听信骊姬谗言怒不可遏,派人伐屈,夷吾被迫据城抵抗。次年春,又派贾华伐屈,夷吾不敌,只得逃往梁国避难。屈地分为北屈和南屈两部分。《左传》在记述骊姬谮诸公子于献公时说:“蒲与二屈,君之疆也”,这“二屈”即指北屈和南屈。《水经注》中引用了《汲郡古文》中的一句话:“翟章救郑,次于南屈”,也证实了二屈之分。西汉因在今吉县置北屈县,隶平阳郡。北魏延兴四年(公元474年),因定阳县(今陕西省宜川县)的定阳胡人东渡黄河居此,魏孝文帝特在今吉县城侨置定阳郡和定阳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又改定阳县为吉昌县。“吉昌”一名与当时相邻的禽昌、昌宁、平昌、昌原等县名同属“昌”系列地名,是这一地区古老昌方文化的反映。吉,乃谐音于古名“屈”。五代唐时,为避李克用之父李国昌名讳,改为吉乡县,先后属慈州、耿州、吉州,并为州治所在地。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吉乡县并入吉州。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改为直隶州,辖蒲县、乡宁县;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蒲县划出改属隰州。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吉州改为散州,与乡宁县同隶属于平阳府。民国元年(1912年)3月,山西省废吉州,改为吉县至今。

打姓 姓氏源流

一、

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姓苑》收载。《姓氏考略》注云:“夷姓。丹眉流国使臣有打吉、打猎。见《宋史》。今蜀有打姓。”

二、

打姓分布:清时四川有此姓。今大陆仍有此姓。

打姓起源:

1、见《姓苑》。

2、宋时丹眉流国使臣有打吉、打腊,见《宋史》。

打姓 相关姓氏

打色